【觀察】用共享理念維護經濟可持續發展
作者:admin 瀏覽量: 發布時間:2016-01-22 返回上級
近年經濟增速持續下滑,2015年進入7%以下區間,深層原因之一是人口紅利逐漸消耗、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。我們可以通過三組數據揭示這種狀況。
第一組數據是15-59歲勞動年齡人口,2015年末為91096萬人,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。15-59歲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起就開始減少,反映了老齡化的情況。這會中國經濟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,但其效應應該是逐漸反映的,不會是這幾年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。尤其是在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下,雖然勞動年齡人口已經總體減少,但今后一段時間,城鎮就業人員其實仍然有增長的空間。
第二組數據是農民工總量,2015年末為2.77億人,其中外出農民工1.69億人,同比僅增長0.4%。2010年,外出農民工的增長率為5.5%,之后逐年下降,2015年幾乎是零增長。與之相應,2015年流動人口比上年末減少568萬人至2.47億人。2005年到2010年,流動人口年均增加約1500萬人;而2010年到2014年,年均增量為800萬人;2015年更是首次出現了減少的情況。勞動力轉移減速了,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就會減少。這是經濟增長放緩的直接原因。當然,這也是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仍然維持在5.1%左右的原因之一。
第三組數據是農民工月均收入,2015年為3072元,比上年增長7.2%。這個增長率大大低于往年的水平,2010年-2013年,農民工月收入增長率都高于10%,甚至有超過20%的情況。這個增長率也低于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(8.9%)。但是,它比GDP的名義增長率(6.4%,低于實際增長率)高。一方面,農民工月收入增長大大放緩,而且比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慢,減弱了農民工外出務工的意愿,也就是說,抑制了供給的增長;另一方面,農民工月收入增長率仍然高于GDP名義增長率,又抑制了企業對農民工需求的增長。在供需雙向夾擊下,外出農民工總量低增長,流動人口減少也是相似的原因。
工資快速增長的不只有農民工。從2005年到2014年,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了2倍。這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,是非常沉重的負擔,這是工業增加值和制造業投資陷入低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從2015年的情況看,今后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:在勞動力成本高企的情況,企業減少對農民工的需求;用工需求減少、工資增長放緩又使農民工外出意愿減弱;而農民工供給減少又使勞動力成本維持較快的增長,抑制企業擴大用工需求。如何破解這種困境,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,維持中高速增長呢?
我們首先要認識到,當前勞動力轉移減慢、勞動力成本上漲的主要癥結并不是老齡化。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提升經濟效率仍然有較大潛力,這是中國經濟今后一段時間能夠維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基礎。在這個前提下,我們再來尋求破解之道。
有人認為,勞動力成本上升,是因為新的《勞動合同法》實施之后,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加強了。毋庸諱言,這的確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一部分原因,但不會是主要原因。勞動者的收入和福利增長,也是完全應當的,他們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,當然應該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。中國不可能一直靠“血汗工廠”維持自身的競爭力。
實際上,農民工工資的上升,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,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成本增長了,不得不要求更高的工資水平,否則只能不外出務工。在農民工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,支出也在快速增長。以居住支出為例,2009年,雇主或單位不提供免費住宿的農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245元;2014年,農民工居住支出為445元(2013年更高,為453元),增長了近1倍。其他勞動者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,由于通貨膨脹和房價上漲,他們收入不增長,生活質量就會下降。
因此,破解之道在于共享發展理念。共享是習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。共享發展理念要求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。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上漲,使更多的人產生被剝奪感和不安全感,也推高了勞動力成本。堅持共享發展,使收入分配更為公平,人們可以在工資增長不那么快的情況下,也能使生活質量提升。這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。
作者:歐陽覓劍 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截屏,微信識別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