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磅!人民日報向股市傳遞9個重要信號!
作者:admin 瀏覽量: 發布時間:2015-07-30 返回上級
7月23日(星期四),人民日報在第二版頭條位置,刊登了署名“郭彥金”的評論,標題是《正確認識金融發展、改革與穩定的關系》。
這篇文章的背景是:此次股災以及由此引發的救市,引起了國內外一些爭議和質疑。其中包括中國經濟的狀況和趨勢、中國是否堅持了改革的方向、人民幣計價資產是否被高估,以及政府是否應該救市等等。
甚至有傳聞說,中國希望在今年年內實現的,把人民幣納入“特別提款權”(SDR)的努力可能失敗;將中國股市納入“明晟指數”的希望(此前遭遇了一次失敗,但預留了一個不受時間限制的審核窗口),也有所降低。
不過,彭博資訊社的最新報道稱: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沒有將中國政府對股市的干預與今年就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的評估聯系起來。
這表明,只要救市措施不是永久性的,那么中國通過繼續開放金融體系仍有可能獲得IMF的認可。
由于《正確認識金融發展、改革與穩定的關系》發在人民日報的二版頭條,所以顯得非常重要。但人民日報并沒有使用本報評論員、本報編輯部、甚至社論的方式,而是署名文章。這說明兩點:第一,文章可能是報社以外的人寫的;第二,署名個人,留有彈性空間。有人猜測,郭彥金,可以理解成“國研金”或者“國言金”。總之,這篇專業性很強的文章,肯定來自較高層面,出自專業人士之手,所以肯定代表了官方的態度。
文章中主要闡述了以下觀點:
1、發展是目的,改革是動力,穩定是前提;但改革顯然更重要。文章一開頭,就突出了改革的重要性,文章稱: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,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改革。30多年的發展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改革歷史,每一次的發展浪潮和發展繁榮從根本上都是改革浪潮和改革繁榮。
2、強調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,跟最近總書記強調實體經濟相呼應。文章寫道:金融發展并以此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經濟發展,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。
3、強調金融穩定的特殊意義。文章稱:“穩定對于金融體系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經濟的其他方面;金融穩定既是金融發展的前提,也是金融改革的前提。保持金融體系穩定是“壓倒一切”的任務。“
4、金融穩定不是消極的、特殊手段下穩定。文章說:“從長遠來看,實現金融穩定根本上還要靠發展改革。真正的金融穩定必須是積極的穩定、長期可持續的穩定,而不是消極、短暫、不可持續的穩定。無論遇到什么困難,都要堅持培育公開透明、長期穩定、健康發展的資本和貨幣市場不動搖,堅持深化金融改革不動搖。”
5、文章說:“如果出現市場大幅波動和機構異常情況,必須果斷行事,該出手時就出手,不能猶豫不決,延誤戰機。寧可高估困難,也不能盲目樂觀。”這段話有總結教訓的意味。
6、救市不意味著改革方向有變。文章稱:“政府出于穩定目的進行應急干預是必要的、也是必然的,是履行監管職能的應有之義,不是越位,也沒有出界。應急管理是特殊時期的特事特辦,不能按照一般監督管理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。應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質,但既不能理解為發展轉向,更不能理解為改革倒退。發展的方向沒有變,也不會變。改革的決心沒有變,更不會變。”
7、部分救市措施早晚會退出。文章說:“對符合發展改革方向的應急管理措施,要逐步完善,并規范化、機制化,對臨時性的應急管理措施要擇機退出。”
8、暗示監管體系可能會有改革,是否涉及機構變動尚未可知。文章說:“實現金融穩定必須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、構建金融安全網,必須在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同時,更好地發揮政府在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、保持金融穩定中的作用。”
9、文章最后說:“發展、改革和穩定都是一個干中學、學中干的過程,市場主體要總結經驗,創新求實。管理部門要把握規律,完善機制。社會各界要鼓勵成功,寬容失敗。”這顯然是在為股災涉及到的部門減壓。
結論:中國即將進入資本輸出的新時代,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都是大勢所趨。在這種背景下,中國按照國際慣例處理問題,接受既定的主流規則,是不可避免的。對此,汪洋副總理去年在美國有過公開表態。由于有這次股災的教訓,相信未來中國在金融上會非常慎重,對于吹大人民幣計價資產的泡沫,也會非常慎重。對于短期內股市,這意味著什么?你懂的!
文/劉曉博
截屏,微信識別二維碼